Super User

Super User

 

这本小册子深入浅出回答创造论和进化论争辩不休的几个主要举证问题,例如︰恐龙是怎么回事?放射性测年法真的证明地球有几百万年吗?化石可以显示进化过程吗?为甚麽进化论者不能展示证据,证明生物是由非生物而来?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会在书中逐一扼要解说。「这本小册子推翻了40年来进化论对我的灌输。」 迈尔斯•库珀 (Miles Cooper, Ph.D., MSc 主修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

 

 

宇宙如何开始?一切为何会存在?无论我们如何回答这些基本问题,它都会潜移默化地主导我们的生活,甚至左右我们的社会导向。最新推出的译著《创世答问》,原著者是国际创造事工(CMI)的四位科学家:唐•巴滕、大卫•卡奇普尔、乔纳森•萨尔法提和卡尔•威兰医生。书中罗列逾60余条关于创造、进化以及圣经的常见问题,以科学角度和合乎圣经的思路逐一详尽解答。本书题材丰富,涵盖的范围广泛,恐龙、冰河时期、外星人、星体、挪亚方舟等都有涉及,通过二十个篇章,作出清晰的讨论。本书不仅为基督徒排解许多疑难。很多人因受到进化论的灌输和万物起源问题的冲击而拒绝福音。本书的结实材料也可装备信徒,以正面回应这些对福音不感兴趣的人,是架上必备的参考书!

 

两千年前,使徒保罗曾写道:「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过去二百年以来,愈来愈多人提出理据,反对神的真理。他们宣称,「自然就是现存的一切」,又称,自然过程才是解释万物起源和历史的唯一依据。这种历史自然论漠视神存在的证据。 宇宙大爆炸、地质均变论和生物进化论都是以自然论为前设的。难怪三种理论都支持自然论。 以上三种理论都与圣经(创世记1-11章)对历史的宏观描述背道而驰。然而,我们有充足的圣经、历史和科学方面的理由,相信创世记1-11章是万物起源的平白历史。这本小册子列出了15个跟圣经和历史有关的理由,证明创世记就是历史事实。

 

作者:Duane T. Gish, Ph.D.

《从科学与圣经看创造论的奇妙故事》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创造科学护教著作。书中涵盖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用不多的篇幅化解了人们观念中科学与圣经的矛盾。对猿猴还是亚当,创造还是进化,圣经和科学,恐龙和化石等困惑做出解答,尤其适合青少年和慕道友。

 

作者:莫幼涵 

美国地质学博士莫幼涵 (John Morris)拥有丰厚资历,他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强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地质科学支持符合圣经记载的年轻地球论和全球性洪水,而反对“亿万年”的传统地质学观点。本书是一部经典作品的增订版,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印制。创造研究所(ICR)的主席莫幼涵在书中完整而深刻地证明了无论在科学还是历史层面,上帝的话语都是可靠的。



作者:肯.哈姆、卡尔.威兰

译者:卢慧明 
文章来源:Creation 20(1):41–42, December 1997

假如你相信以进化论为依据的出版刊物,例如 1997 年版《大英百科全书》就阑尾(appendix)的说明,你会认为阑尾是:

「人类的阑尾是一个毫无功用的消化器官,科学家相信,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阑尾逐渐的退化。1 

然而,早在 1976 年版的医学教科书,已开始承认阑尾的功用:

「科学家普遍认为阑尾没有重要功用,但最近有证据显示,它与免疫机制有关。2 

1995版的医学教科书,作者更强调阑尾的功用:

「阑尾的黏膜(mucosa)和黏膜下层(submucosa)有许多的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s),其主要功用是作为淋巴系统的器官。3 

尽管科学家已证实阑尾的功用,多间公立学校的教科书仍然灌输错误的概念,指阑尾是证实人类进化的最好证据。以下是 1925 年历史性的田纳西斯科普斯审判案4 (译注:美国田纳西州中学老师斯科普斯(John Thomas Scopes),因教授进化论而被控犯渎神罪),一名进化论者的证词纪录:

「根 据德国解剖学家威德希姆(Robert Wiedersheim),人体有不少于 180 个退化结构,足以使人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活古董博物馆。这些古董当中包括阑尾,它们与其他为数众多的同类结构,可被合理理解为人类进化的证据,在人类祖先 时期这些器官有各自的功能,人类并没有完全丧失这些特征,并继续遗传给后裔,尽管现代人类已不再需要使用它们。5 

进化论者一度假定人体有 180 个退化(无用)结构(包括阑尾),今日这个名单已缩减至近乎零。试想像时光倒流到 1925 年,你要求医生给你切除身上所有「无用」结构!

可惜的是,那些被进化论洗脑,因而相信阑尾(及其他器官)没有功用的人,当中包括许多基督徒。这是除圣经以外,基督徒被人的理论影响的另一个例子。圣经是拥有无穷知识与智慧的独一神所揭示的,因此我们的思想领域应当以上帝的话为起点。

圣经角度看阑尾

让我们假设,现代科学对阑尾的功用一无所知,然而这就显示,阑尾是人类从动物进化而遗留下来的无用残存物吗?一点也不。当我们以圣经为依据去思考问题,会得出至少两个可能性:

1. 起初被造时阑尾是有功用的,但因为亚当犯罪,以至所有被造物都被神诅咒,人类便开始退化,因此,我们的身体丧失一些原有的功能。但进化论牵涉到讯息的增加,例如新的结构和新的功能。

2. 阑尾有它被造的目的,我们暂未知道其功能。

阑尾的功用

今日,阑尾已被确认为一个高度专化的器官,它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假如阑尾是一个退化、无用的结构,就不会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为什么容易有阑尾炎(appendicitis)?

问:假如阑尾是一个高度专化的器官,为什么有这多人患上阑尾炎(患者需要紧急切除阑尾,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答:因为亚当和夏娃犯罪令造物被上帝咒诅,使创世的完美无瑕,变成死亡、疾病和退化,而受咒诅的造物并不能充分反映它原来的设计目的。

阑尾炎只有在非常讲究现代饮食的国家较为普遍,反而在人们进食大量蔬菜、水果和粗谷类(即高纤维饮食)的地区,阑尾炎则十分罕有,而上帝为我们而设的「创世饮食」(参阅创世记129节)显然与高纤维饮食较类似。7

阑尾是淋巴结的集中地,淋巴结是高度专化的结构,属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要明白阑尾的功用,线索在于阑尾位于小肠与大肠连接的策略性位置。大肠充满对它有益的细菌,但这些细菌必须远离其他部位(例如小肠和血液)。

在新生儿体内,阑尾透过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见下表),控制有哪些必需细菌可以在盲肠(caecum)和大肠内繁殖。6 就像位于胸部的重要器官胸腺(thymus gland),阑尾亦似乎在人类幼儿时期扮演一个重要角色。阑尾在帮助幼儿身体分辨外来物质上也可能扮演一角,例如教导身体有某类食物、细菌性来源物质甚至人体本身的肠酶是需要容忍的,而不会把它们视为外来物质去攻击。

为什么切除阑尾不会有后遗症?

我们的身体是创造主的杰出设计,有丰富的后备,有些器官在有需要时更可取代其他器官的功用。人体许多器官均有明确功用,然而即使失去了一些器官,身体仍然可以适应,以下是部分例子:

·         胆囊有明确功用,负责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把胆汁注射到小肠帮助脂肪消化。假如胆囊被切除,身体也有适应方法,例如肝脏会不断分泌出胆汁。

·         当人体的一对肾脏其中一个被切除,余下的肾 脏仍有足够的肾组织去应付身体的需要。(同样地,我们可以切除部分的肠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包括了阑尾),余下的淋巴组织通常足以维持全部机 能。)对于一个成年人,假如切除胸腺也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因为这个在幼儿时期负责「教育」免疫细胞的重要腺体,到我们长大后已不再需要它,这点和阑尾很相 称。

阑尾的教训

圣经歌林多前书82节说:「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让我们来思考上帝问约伯的问题:「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光明的居所从何而至?⋯⋯光亮从何路分开?⋯⋯你知道天的定例吗」8 (参阅约伯记384192433节)上帝提出一连串其他问题之后,约伯明白到自己的无知,坐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参阅约伯记426节)

我们并没有亲眼看见上帝创造天地,我们并非全知,事实上,相比求知的无限,我们所知的简直微不足道。那么,只拥有有限知识的人类,为可以如此武断声称阑尾没有任何功用?除非拥有无限知识,否则要证实某东西是没有功用的,在原则上并不可能。

有许多进化论所谓的「事实」不断被抛弃(尽管有时要在多年后教科书才把它们删除)。今日有众多人仍然相信在学校或大学教授的过时进化论概念,他们并不知道,有些概念甚至不再得到进化论者的认同。

制造抗体

阑尾及在身体其他部分同样含有「B淋巴球」(B-lymphocytes)的细胞,制造以下几种抗体:

1.     IgA免疫球蛋白:负责黏膜表面及黏膜的免疫,在维持肠道与血液之间的保护屏障上扮演重要角色。

2.     IgMIgG免疫球蛋白:在血液中对抗入侵者。

阑尾属于肠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简称G.A.L.T.)。阑尾的淋巴结在婴儿出世后大约两周开始发育,这时大肠开始繁殖所需细菌。科学家相信,在新生儿时期,阑尾充分发挥它的主要功用。

参考文献及注解

1.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1:491, 1997. 回上一页.

2.    Henry L. Bockus, M.D., Gastroenterology2:1134–1148 (chapter ‘The Appendix’ by Gordon McHardy), W.B. Saunders Company, Philadelphia, Pennslyvania, 1976. 回上一页.

3.    Frederic H. Martini, Ph.D.,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 p. 916,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95. 回上一页.

4.    Sometimes known as the ‘Monkey Trial’. Incidentally, readers should not think that the play/film Inherit the Wind was anything like true depiction of this trial—see Inherit the Wind—An historical analysis回上一页.

5.    The World’s Most Famous Court Trial, Tennessee Evolution Case (A word-for-word report), Bryan College, p. 268, 1990 (reprinted from the original 1925 edition). 回上一页.

6.    A more detailed survey of the evidence, with numerous references to other technical literature, showing that the appendix is not a vestigial organ can be found in J.W. Glover, The Human Vermiform Appendix—a General Surgeon’s Reflections, CEN Technical Journal3:31–38, 1988. Dr Glover is a surgeon in Melbourne, Australia. 回上一页.

7.    See P. Emerson, Eating out in EdenCreation 18(2):10–13, March 1996. 回上一页.

1.    Job 38:4, 19, 24, 33; Job 42:6. 回上一頁

 

本文源自创造国际事工网站chinese.creation.com,经许可使用。

卡尔·威廉 著   创造团契 译 

看到众多基督教领袖对大爆炸理论不仅持包容态度,而且是全力拥护,实在令人吃惊。根据他们的言论,信徒似乎应该将这个理论视为捍卫信仰的主要依据,说什么 “我们终于可以用科学证明宇宙有一位创造者了。”

然而,屈从于“为世界所接纳”这一诱惑,代价是沉重的,至少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是这样。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告诫基督徒:把大爆炸理论纳入基督教思想,无异于将木马运进特洛伊城墙内。

这么说是因为:

    • 接受大爆炸理论就必须接受一连串与圣经根本无法相容的事件[如:地球出现于太阳之后,而非先于太阳——参见“两种世界观的冲突”(Two worldviews in conflict)和“若太阳不是到第四天才被创造,创世记一章中的“一天”如何能按字面理解?”(How could the days of Genesis 1 be literal if the Sun wasn’t created until the fourth day?)]

    • 大爆炸理论的“几十亿年宇宙进化论”不仅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假设上,而且与耶稣亲自所说的话相悖。耶稣说,一开始就有人,人不是漫长的‘创造过程’的末尾阶段才出现(马可福音10:6)-参见“耶稣与世界的年龄”(Jesus and the age of the world)。

    • 根据大爆炸理论,星体、太阳系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是在缓慢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也意味着相信大爆炸理论的基督徒就不得不接受‘地质进化论’(在地球上有化石的岩层都是经几百万年沉积形成的)。结果便是:他们就只能否认全球性洪水,接受死亡、血腥厮杀和疾病(如化石所显示的)现象是亚当之前就有的事情。这样一来,被造物的堕落、受咒诅以及这对我们现实世界造成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被切断了,也就使得基督徒无法从圣经的角度回答世界上为何会有痛苦和邪恶的问题(上帝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但是罪将这美好的一切破坏了)。见“恐怖分子和死亡”(Terrorists and Death)和“年老地球的上帝”(The god of an old earth

    • 今天神学与当下科学的联姻就意味着明天神学很可能要守寡。

       

 

 

其实,大量迹象表明这个情况正在上演。以前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论为无可辩驳的“科学”而接受它的人们,现在发现自己上了当。一个天文网站 (www.cosmologystatement.org) 和《新科学家》(雷诺(Lerner, E.)Bucking the big bang, New Scientist 182(2448)20, 22 May 2004)最近发布了33位领军科学家提名的《致科学群体的公开信》引起轰动。www.rense.com网站上一篇名为《33位顶尖科学家批驳大爆炸理论》的文章说道: ‘大爆炸已经成为主流的宇宙历史观。然而这个理论成为主流的原因并非因为其科研方法的卓越,而是因为这个理论可以给相关学者带来更多的研究经费。上述观点来自于埃里克·雷诺、地球科技(Earthtech.org)的数学家麦克·伊布森(Michael Ibison)和其他几十位科学家。

公开信的摘录如下:

  • 今天的大爆炸理论,依赖于条目不断增加的假设,这些假设是我们从未实际观测到的东西,其中最典型的有暴胀、暗物质、暗能量。没有这些假设体的支撑,天文学家的所观测到的和大爆炸理论的预测之间存在致命的冲突。

然而大爆炸理论离开这些假设就无法成立。没有假想出来的暴胀学说,大爆炸理论就不能预测今天所观测到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宇宙背景辐射,因为宇宙中距离大于几度的各个不同的部分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微波辐射量。暴胀理论要求的密度要比太初核合成(亦即该理论对宇宙轻元素起源的解释)所需的大二十倍。「这里指的是“视界问题”,也同时支持我们在《光传播的时间:大爆炸理论面临的难题》中的观点。」

    • 在任何其他的物理学科中,人们都不会容许这类情况存在——为了弥合理论与观测之间的鸿沟而在模型中不断地增加假设的物体。这种做法至少会引起人们对该理论合理性的高度质疑「原文强调」。

    • 不仅如此,大爆炸理论的定量预测没有一个被随后的观测所证实。该理论的支持者所宣称的成功(得到证实)的案例,多是通过后知后觉地不断增加一系列的可调参数反过来去迎合观测结果,正如托勒密的地心说需要一层又一层的本轮。

       

 

持与大爆炸理论不同意见的人说,有其它一些宇宙学理论确实可以做出成功的预测, 虽然这些模型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是,他们说:‘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缺乏资金,这些理论无法完善和发展。事实上,这些与宇宙大爆炸学说不同的理论已经不能自由地进行讨论和验证了。

那些要求基督徒接受‘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科学事实’的人分辨说,大爆炸理论几乎是整个科学界所接受的。但是那33位持不同观点的科学家指出了很多创造论科学家都很熟悉的情况:‘在大多数主流学术研讨会上,都缺乏开放式的学术思想交流……怀疑和相反观点是不允许的,而且年轻的科学家即便对大爆炸理论持反对意见,也已经习惯不做声。质疑大爆炸理论的人担心公开自己的意见,会他们影响科研经费的申请。

进化论者兼科学史家艾乐文·理查德兹(Evelleen Richards)提到,一些其他的宇宙学理论,虽然也持有宇宙进化的观点,但由于对经典理论宇宙大爆炸构成挑战,也得不到重视。见《科学……事实有待检测》。这应该能让圣经创造论者看到其面临的更艰巨的挑战。

我们今天不是常能在报纸中看到很多关于‘观测结果’支持大爆炸理论的报道吗?实际上,这几位杰出的非基督徒科学家说:‘就连对观测结果的解释也会受到成见的左右,一个结果正确与否全看它是否支持大爆炸理论。于是,所观测到的红移、锂和氢的丰度、星系分布的数据冲突,连同其他问题都被忽视或轻视了。

科学是人类得力的工具,但它需要被人们理解而不是被人们崇拜。科学可能犯错,它同时是不断变化着的,可以通过科学确定的东西很有限。正如创造事工国际经常指出的,大爆炸理论不像是科学概念,更像是宗教教条——建立在人本主义这一宗教之上。正如这些反对大爆炸理论的人所指出:

‘只支持大爆炸理论框架下的研究项目,这样的做法会削弱科学方法的一个基本要素——不断地根据观测结果去验证理论。这样的限制使得公正的讨论和研究无法开展。’

不仅如此,事实根本不是“透过望远镜‘看到’几十亿年前的大爆炸”——尽管许多本应该更明白的人也天真地这么认为。观测结果一如既往地透过世界观“镜片”被解读和过滤。这些发展大爆炸理论的人,他们的思想受到了世界的价值观的过滤并不少于那些如今也喊着皇帝没穿衣服的人。他们想要一个自行产生的宇宙,而他们的对头想要的是一个永恒的非受造的宇宙。但是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二者都公然藐视他们的创造者所叙述的事实。

达尔文主义已经落跑,而魔鬼仇敌正在试图诱惑信徒接受另一个攻击圣经权威的理论,这个理论更狡猾却更致命。渐进创造/大爆炸等理论在福音性群体中猖狂蔓延,仇敌应该是自认已经占了上风。

对于今天福音派的最严重的妥协性立场,我的同事约拿单·萨弗拉蒂博士(Jonathan Sarfati)刚出的《绝不妥协》(Refuting Compromise)对所涉及到的问题作了深刻有力的剖析,这不是随便推荐的参考资料。书中第五章直击大爆炸理论的漏洞,揭示了这个忽视了众多科学问题、由错谬逻辑撑起的理论,如何最终成为一个权威的理论典范—-这章的部分内容与上文摘录的反对大爆炸理论的进化论宇宙学家所写的信件相符。书中也讲到如何在不依赖大爆炸理论的情况下,任然使用‘第一因’的论证方法。这本书有着穿透迷雾般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它定会成为一部基督教经典,并拥有改变文化的力量。我强烈建议本文的所有读者都找这本书(《绝不妥协》)来读,读后借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本文源自创造国际事工网站 creation.com,经许可使用。

 

盖里·贝兹著   创造团契 译

约翰·哈特莱特(John Hartnett)获西澳大利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博士后研究员。他目前的研究范围涉及超低音雷达、采用蓝宝石共振器的超高稳定微波钟、基础物理理论如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实验以及对基本常量的偏移测试及其宇宙意义。他在相关科学刊物发表的论文有30余篇。

我们的宇宙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大”问题,研究宇宙起源和历史的科学家被称为宇宙学家。几乎所有的现代宇宙学家都相信一切始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1    通过大爆炸,宇宙由一个极热的压缩体而突然诞生。2

约翰·哈特莱特博士则反对这种认识,因而成为物理学家中的“异类”。他属于全球从事宇宙学研究的一个小群体——相信圣经的创造论者。

客观事实还是人的解释

很多人,包括很多基督徒,在观看几百万年光年以外的星体时,都会认为圣经所说的“六千年前的创造事件” 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对于约翰来说,圣经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要相信这一点也不困难。他因此与相信进化论的同行们形成对立。

他们常常批评约翰无视事实(“你看,这些都是能观察到的,是明摆着是事实。”)但是约翰解释说,观察宇宙的道理其实与观察化石记录一样。他说道:“关键是如何解释这些证据。没错,遥远的星体和星系的确有可能距离我们数百万光年之远,但是这并不意味,它们的光是(以我们的时间尺度)经过数百万年才传到地球的。‘光年’是一个测量距离的单位,而不是时间概念。”【光年是指光以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也就是9,461,000,000,000公里或5,878,000,000,000英里】换句话说,这个概念只是表示某一种物体距离我们有多远,而不是指光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才能从那里到我们这里。

约翰并不是一开始就相信圣经《创世记》所记载的创造过程。他说,他自幼爱好天文学,常和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16岁的时候,他和一位朋友一起写了一本关于宇宙学的书,此书在当地的一次科学竞赛中获了奖。

大爆炸理论建立在无法证实的假设上

他说:“当时,我自认为是一名无神论者,我相信大爆炸理论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虽然我对这个模型的具体内容所知有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大爆炸理论已经被证实,但是他们不知道大爆炸模型理论其实有很多不同版本——没有一个版本是被普遍接受的。只要在起点插入几个无法证实的假设,基本上就可以构建出你想要的任何模型。大爆炸理论假设宇宙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这点也尚未得到证实,不仅如此,最近关于红移模型的一些研究已经对大爆炸理论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这些发现显示,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正处于宇宙的中心,或靠近宇宙中心。3

“我觉得十分稀奇的是,”他继续说道:“我发现,很多天文学以外的不同科学领域的人常常引用大爆炸理论,似乎它已经是刻在石头上的真理。我不希望说话不客气,不过,因为他们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完全不知道大爆炸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误解这个理论了。”

目前,约翰正在协助另一位创造科学家阿莱克斯·威廉姆斯完成一本以创造论观点论述大爆炸理论的著作。“我们真的希望让大家看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科学依据非常无力,而且这个理论与圣经无法融合。”他还开了个玩笑说:“我们其实想用现有的科学证据建立我们自己的‘大爆炸’理论,来破除进化论者奉为圭臬的神话。”

解决问题

约翰并不满足于仅仅向人们指出光年是测量距离的单位,他还致力于用圣经观点解释遥远的星光。

“我认为,圣经的记载是真实的,星体是在第四天被创造的。没错,宇宙浩瀚无边,但是我们有一位伟大超凡的神。根据我个人的观点,这个解释需要将创造周的一些神迹考虑在内。

但是我不认为我们所看到的是虚假的信息,比方说‘神把光造在途中’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光的光源(天体)并不存在,尽管看到的现象可以根据物理定律推测出事情发生的精确次序,但事实上事情并没有发生过。这样解释就等于说,神在欺骗我们。

【这与将亚当创造成20来岁的成年人(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几分钟)的情况完全不同。亚当的情况不存在欺骗的成分,因为神已经告诉我们祂直接用尘土创造亚当,因此亚当不可能走过从婴儿到长大成年的20多年的历史。但是神告诉我们,这些星星都是真实的,它们是给我们‘作记号’的,不是光波幻影。】4

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该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我不否认,有些地方还待研究,目前我们还不能掌握所有细节,这与大爆炸理论者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样。”

实际上,在约翰看来,以基督徒的身份处于当今时代,尤其是在宇宙学领域,相当振奋人心,他认为卢塞尔·罕弗莱斯(Russell Humphreys)博士的著作《星空和时间》已经在该领域为创造科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他说:“罕弗莱斯的贡献在于,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大家都视作常数的变量——时间。他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时间会由于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位置决定视角。时间会因重力而变慢。一个在海平面的钟走得要比在山顶上的钟慢,因为海平面的钟受到更大的引力作用。这个现象已经通过实验得到证实,被称为‘时间膨胀’。

罕弗莱斯将这个重要的现象应用于解释遥远星光的理论模型中。他的宇宙学的出发点是,地球原处于宇宙中央附近,后来宇宙就在一个‘白洞’(一个反向运转的‘黑洞’)中急速膨胀。起初,因为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时钟要比其它地方的时钟走得慢得多,尤其是比宇宙边缘的时钟慢。因此,这就解释了为何星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十亿年’时间(这是根据宇宙远处的时钟来计算的/衡量的),也解释了星球的年龄等问题——而这个时间在地球上不过就是一个自然日的时间。(这个衡量的标尺就是按照地球时间,也就是圣经所使用的时间标尺。)”

前沿研究

约翰目前的工作与这个领域直接相关。他是一所顶尖大学的研究员,他所在的团队致力于研究精确原子钟技术(见下面方框)他说,这些时钟非常精准,四亿年间只会有一秒的误差。“它们跳得非常快——几乎每秒100亿次——这使得我们可以直接测量极小的时间差。”

复杂的蓝宝石

 

约翰·哈特莱特给我们展示了人造蓝宝石。这些是人工合成的纯度极高的氧化铝晶体,被用于他们团队研制的原子钟的振荡动力源。他说:“目前在我们的钟里面使用的这些晶体,每个造价两万美金左右。”

我们目前正在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开发测试原子钟的技术,这些将被用于国际空间站的原子钟的精确度,足以用来测量引力对于时间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在地球表面高度上也能测出这种影响。

 
 

宇宙学和基督教

约翰还提到,自从成为基督徒以来,他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让宇宙学更容易为大众所了解。他说:“宇宙起源的现代理论包含很多复杂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很多人都误以为,因为2+2=4,所以大爆炸的数学运算一定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运算都是无法进行证实或者无法检验的——这些纯粹都是理论层面的,这些公式所支撑的理论模型都基于一些无法证实的起始假设。了解这一点可以使基督徒摆脱困惑。”

他非常质疑休·罗斯(Hugh Ross)博士的观点。也就是说,罗斯博士“重新解读了”圣经,他声称创世记中所说的“一日”是指“一段漫长的时间”,想用大爆炸理论支持基督教。他认为:“罗斯将此模式套用于信仰,使他自己的立场非常不稳定——尤其是因为大爆炸理论的领军人并不认同这个理论指向一位创造者。”

我问了约翰·哈特莱特信基督的经历,他提到了与他合著的年轻伙伴。他回忆说:“他信主后,我就对他和其它基督徒非常有意见。我那时会随他们去聚会,去折磨他们。有一次聚会中,我弄翻了一桌子的书和材料。我用进化论和起源问题挑战他们,他们总是回避这方面的问题。回顾这些事情,我记得自己也有过一些疑惑——我其实也有点相信神的存在,如果当时有人给我一些圣经中创造的科学依据,那么我想应该会对我产生一定的影响。”

很多年过去了,约翰在攻读物理学士学位的第三年信了主。信主之后,在和其它基督徒聚会时,有一位年轻人挑战他去读创世记:“读第一部分,读完了我会回来找你谈谈。”  约翰说:“当我开始读了,这个——太不可思议了,太奇妙了。我好像马上就觉悟了,这个和我当时掌握的科学知识和证据完全吻合。自那时起,我就成为了一名创造论者。”

约翰(此时已婚)和他的妻子在满腔热情的驱使下,曾有一段时间,误入了一个假冒基督教的异端。用他的话说:“我们以为自己在侍奉上帝,当时我们非常热心。但是回顾这段时间,我觉得当时我们从来都没有办法真正融入他们,现在才知道当时的错误。”

约翰意识到“遥远的星光”问题是人们确信圣经的一个主要障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直接质疑创世记中神创造天地这段记载的真确性,这是福音的根基。他说:“我理解为什么这会成为一个障碍,当时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在我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了,当神说这是祂的作为,我就很想去探索祂是如何做成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帮助其他的基督徒为辩护自己的信仰提出更有力的证据和回答。”

引文和注释

  1. “大爆炸”这个词源于该理论的一位著名的反对者弗莱德·霍伊尔爵士(1915-2001)的对它的嘲笑。 见 Hoyle’s obituary, Demme, G. and Sarfati, J.‘Big-bang’ critic diesTJ 15(3):6–7, 2001.

  2. 虽然很多人都以为大爆炸是炸入太空,但是爆炸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却将其描述成空间的极速膨胀,其中的物质被动扩散。

  3. Humphreys, R.Our galaxy is the centre of the universe, ‘quantized’ redshifts show,TJ 16(2):95–104, 2002.

  4. 关于“光被造在途中”是说法为何是荒谬的,以及更合理的解释,见:Batten, D., (Ed.) et al., The Creation Answers Book, Queensland, Australia, 2006.

 

本文源自创造国际事工网站 creation.com,经许可使用。

 

作者:乔纳森.萨尔法提(Jonathan Sarfati

 

许多怀疑论者都会问这个问题。但是按照上帝的定义,祂是非被造的宇宙创造者,所以问「谁创造了上帝?」就像问「那单身汉和谁结婚了?」一样,问题本身不合逻辑。

而更有深度的人可能会问:「如果宇宙需要起因,为什么上帝不需要起因? 如果上帝不需要起因,为什么宇宙又需要起因呢?」基督徒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回答这个问题:

1    任何有开始的事物都有一个起因。1

2    宇宙有一个开始。

3    因此宇宙必定有一个起因。

以下粗体标出的词语需要特别强调。由于宇宙有开始,所以必须有起因,见下文。而上帝与宇宙不一样,祂没有开始,所以不需要有起因。根据有诸多实验支持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可以知道,时间是与物质和空间相连的。这样,时间本身就是随着物质和空间而开始的。按照上帝的定义,祂是整个宇宙的创造者,所以也是时间的创造者。因此祂不受限于自己所创造的时间,就没有时间维度上的起点。上帝是「那位至高至上,住在永远」的(以赛亚书57:15)。因此上帝的存在没有起因。相比之下,有充分证据表明,宇宙有一个开端。这可以从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定律得以证明。

定律1:宇宙中物质——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

定律2:能被利用(做功)的能量越来越少,或者说熵值不断趋向无限大。

如果物质-能量的总量是有限的,能被利用的能量又不断减少,那么宇宙就不可能在过去一直存在,否则到现在它应该早已耗尽了所有可用的能量,变为宇宙「热寂」状态,即所有放射性原子全部已经衰变,宇宙的每一部分的温度都相同,没有可利用的能量了。因此,明显的推论是,宇宙开始于距今有限的一段时间之前,那时有很多可用的能量,现在这些能量已经慢慢减少了。

现在,如果提问者同意宇宙有一个开端,却不同意开端需要起因,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任何开始都需要起因,没有人能否认这一点。如果否认了这个因果定律,所有科学和历史都会崩溃。试想如果警察不去调查凶杀案或盗窃案的起因,法律还怎么执行呢?同理,宇宙是不能自我产生的——没有任何的事物能够自我创造,因为这意味着在它存在之前,它已经存在了——这明显是逻辑悖论。

总而言之

Ø   可以证明宇宙(包括时间)有一个开始。

Ø   认为事物能在没有起因的情况下开始,这种认识不符逻辑。

Ø   因此,宇宙的开始需要一个起因,正如创世记1:1罗马书1:20所述。

Ø   上帝是时间的创造者,超越时间之外,祂没有时间意义上的开端,祂是永存的,因此不需要起因。

反驳论证

要想驳倒一个论证,只有两种方法:

证明这个论证的逻辑是错误的。

证明这个论证至少一个有前提条件(即论据)是错误的。

a) 论证是否有效?

一个成立的论证不能存在「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注意,论证的成立与否并不取决于前提是否真实,而在于推论的逻辑形式。本文中的论证是有效的,因为它与下面这个例子的逻辑形式是一样:所有鲸鱼都有脊椎,莫比·迪克是一条鲸鱼,因此莫比.迪克有脊椎。

b) 那前提都是真的吗? 

1) 宇宙有一个开端吗? 

无神论者卡尔.萨根(Carl Sagan)和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鼓吹振荡宇宙理论,试图以此避开宇宙开端的问题,以免引入创造主的概念。但是我们之前讲过,热力学定律否定了「宇宙无开端」的观点,振荡宇宙理论也不能越过这个定律(注:振荡宇宙模型是一种认为宇宙在膨胀和回缩之间相互交替、周而复始的模型)。振荡理论所假想的每一个周期都会消耗越来越多的可用能量,那么每一个之后的周期都会比前一个更大和更长,反过来,往前回顾就应该看到一个个更小的周期。因此,这个多周期模型可以推论出宇宙模型:未来是无限的,但过去一定是有限的。2

同时,很多的证据表明,宇宙物质的质量太小,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引力抑制宇宙的膨胀,以达到「膨胀/收缩」的循环,也就是说宇宙是「开放」的。即使按照最理想的预设,算上宇宙中发光物质和(在银河光晕内发现的)不发光物质的总和,在加上任何可能存在的中微子的质量3,并按照「年老地球论」的预设进行计算,宇宙的实际质量也只能达到「再收缩」所需的质量的一半。另外,一些新的证据如宇宙中能使光路弯曲的「引力透镜」的数量(太少)4,也都支持「开放型」宇宙的理论,还有对Ia型超新星的分析也表明,宇宙的膨胀速度过快,不足以成为一个收缩的封闭宇宙5,6,宇宙现存物质的质量大概只有「大收缩」所需质量的40-80%。顺便说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支持的「膨胀」宇宙模型同样也面临着宇宙质量过小的问题,因为此理论要求宇宙的密度必须达到一个巨大的临界值,才能使宇宙崩塌成为平坦宇宙。

最后,没有任何一个已知的机制可以使假想的「大收缩」之后还能反弹(再膨胀)7。最近耶鲁的比特莱斯.汀斯利(Beatrice Tinsley)教授解释说,即使数学上认为宇宙是振荡的,也「没有已知的物理机制能够逆转灾难性的大收缩」,无论是物理学理论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宇宙模型都是从大爆炸开始,然后膨胀,坍塌,就没有了。8

2) 否认因果关系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量子力学可以违反因果关系的法则从虚无产生物质。例如,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写道:

量子跃迁可能使时空从无到有凭空出现。粒子可能会在没有特定的因果关系下莫名其妙的出现然而,量子力学的世界经常从无变有」。9

这种论点完全是误用量子力学的原理,事实上,量子力学世界中从来不会「由无变有」地产生物质。戴维斯自己也承认「读者不必对之前他的讲法太过认真。」

「宇宙是量子波动」这个理论就必须假定「有某些物质产生了波动」, 他们所谓的「量子真空」其实存在很多物质或潜在的反物质,而并不是「没有物质」的状态。同时,我的博士论文中也大篇幅地论述了量子力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例如,拉曼光谱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从其光谱波数和光谱带的强度,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产生光谱带的光粒子质量和粒子之间结合力的常数。如果要论证无神论者的观点:「宇宙不需要起因就能存在」,那就需要发现不因量子震动态变相而出现的拉普曼光谱,或者是找到在没有原子核存在的情况下产生了阿尔法粒子的现象,等等。

如果量子力学像一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可以违反因果定律的话,我们就不应期望这些现象必须有一个因由了。这样我就可以烧掉我的博士论文,同时所有的光谱的期刊以及任何核物理的研究都应当关门大吉了。

同样,如果没有起因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个宇宙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出现,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出现的是这个宇宙,而不是一只香蕉或一只猫。宇宙自身的任何特征都无法被用来解释它为什么会这样存在,因为这些属性是宇宙产生之后才有的。

宇宙是由上帝创造的这个观点合理吗?

怀疑论者要拒绝上帝的存在,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就是坚持宇宙被造在时间上是断层的。戴维斯指出,因为时间的开始与宇宙的开始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关于「宇宙开始之前发生了什么事」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同时,他又主张因由必定先于结果,因此如果宇宙开始「之前」没有任何东西,那么讨论宇宙开始的因由也是毫无意义的。

但哲学家和新约学者威廉.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在他的评论10中指出了戴维斯的哲学缺陷,他指出戴维斯不懂哲学领域中长期讨论的因果关系同时发生的概念。康德(1724-1804)举了一个例子,重物放在垫子上的时候同时会对其产生压力。克雷格说,时间的第一个时刻就是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刻,同时也是创造物开始存在的时刻。

马科·凯(Marc Kay)在批判戴维斯的著作《上帝的思想》中也进一步的指出戴维斯在逻辑和物理学上的错谬。11

还有一些怀疑论者声称,以上这些分析都是「假设性」的,因为这正是科学的本质,因此它们不能用来证明上帝创造了宇宙。显然,怀疑论者是这样「两面派」:一边说「科学已经证明了圣经是错误的」,一边又在科学与圣经一致时,改口说「科学本来就是一种尝试」。

注释

1        其实,「起因」这个词在哲学中有几层意思。但是本文主要指有些因素,即让物质成型的主要动力。

2        Novikov, I.D. and Zel’dovich, Ya. B., 1973. Physical Processes Near Cosmological Singularities.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1:387–412. 402页中,作者指出: 每一个周期都有不可逆转的熵的产生。如果重子的  数目守恒,重量和压力总和就必须在每一个周期都有所增加,也就是说最大的半径也必须在每一个周期增加,如4所示。这个多周期的宇宙就会有一个无限的未来和有限的过去。

3         Schramm, D.N. and Steigman, G., 1981. Relic Neutrinos and the Density of the Univers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43:1–7.

4         Watson, A., 1997. Clusters point to Never Ending Universe. Science 278(5342):1402.

5         Perlmutter, S. et al., 1998. Discovery of a supernova explosion at half the age of the universe. Nature 391(6662):51. Perspective by Branch, D. Destiny and destiny. Same issue, pp. 23–24.

6         Glanz, J. New light on the fate of the universe. Science 278(5339):799–800.

7         Guth, A.H. and Sher, M., 1983. The Impossibility of a Bouncing Universe. Nature 302:505–507.

8         Tinsley, B., 1975. From Big Bang to Eternity? Natural History Magazine. October, pp. 102–5. Cited in Craig, W.L., 1984. Apologetics: An Introduction ,Chicago: Moody, p. 61.

9         Davies, P., 1983. God and the New Physics, Simon & Schuster, p. 215.

10     Craig, W.L., 1986. God, Creation and Mr Davies. Brit. J. Phil. Sci. 37:163–175.

11    Kay, M., 1996. Of Paul Davies and The Mind of God. Journal of Creation 10(2):188–193. 

 

经许可使用,转自国际创造事工

 

 编辑先生:

为什麽会有不同种族?是否因为上帝在巴别把人类的言语变乱?还是像教科书所说,人类透过改变肤色适应环境?

戴尔.希金斯敬上

(新南威尔士州Mendooran

戴尔:

谢谢你的来信。希望以下的资料能解答你和读者们的疑问。

编者

人类种族的起源

种族的定义是拥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徵的群体,使他们有别於其他的群体。无论是哪一种族的人,据目前人类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分类,均属於一个物种(species),称为「Homo sapiens」(人类)。换句话说,尽管不同种族在外表上似乎有很大的差异(黑皮肤和白皮肤),但事实并非如此。由於这些共通点,让世上所有人种都可以与异族通婚。

大部分人类学家将现今人类分为34个基本种族,这些种族再分为多达30个亚群。其中,澳大利亚土著居民(Australoid)虽然是黑皮肤,但他们拥有多项与高加索种人或白种人(Caucasoid)的共同特徵,故有时被看作高加索种人,美国印第安人则通常被归入蒙古人种(Mongoloid)。

种族间的主要分别为:

1.  语言

2.  头发和面部特徵

3.  肤色

肤色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皮肤色素「黑色素」(melanin)的多寡造成。晒太阳时,皮肤的黑色素会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身体免被紫外线所伤。假如没有黑色素将它过滤,紫外线辐射能伤害皮肤,容易引致皮肤癌。「Von Luschan Scale」肤色图表把人类的肤色分为不同色度,由近乎纯白到纯黑。

头发、肤色和面部特徵的差异主要是遗传的,科学家至今未能完全明白控制遗传的方式,但肯定不简单。例如肤色方面,涉及到24对基因(基因是身体细胞内载有遗传信息的单位),科学家已知某些基因造成浅色皮肤,另一些基因造成深色皮肤。褐色皮肤的人同时拥有这两种基因,深色皮肤的人拥有较多深肤色的基因,浅色皮肤的人则拥有较多浅肤色的基因。

圣经有关种族起源的记载

1.  亚当是首个被造的人,所有人都是他的後代。

2.  所有人的族谱可追溯至挪亚,大洪水後,只有挪亚、挪亚的妻子、三个儿子和媳妇生还,所有人都被大洪水所灭(创世记721),大洪水并彻底改变了地球环境。

所有种族都是大洪水後,由这个家庭发展出来的後代。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国人、欧洲人都是後期才有的种族。世上不同种族的文化(包括科技及宗教)均有一个共同的起源——挪亚,他拥有对上帝的全部知识及熟练的远洋轮技术。世上有不同的种族文化,由太空时代至石器时代,由崇拜动物、崇拜神灵到信奉基督教,人类并非由无知进化到有知,而是这些种族的祖先选择敬拜永活上帝或故意拒绝祂,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

种族差异的起源

要了解种族的生理差异起源,我们可考虑几个主要因素(一)言语差异的起源;(二)言语差异造成的群体分裂;(三)分裂後各群体所移居的新环境。

圣经记载,大洪水後上帝吩咐挪亚一家要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创世记91节及1819)。之後在创世记1114记载,人违背上帝要人散居全地的命令,决定建造一座城为社群聚居的中心点,而巴别塔为合一敬拜的地标。

创世记1189记载,人不服从上帝,上帝的审判把人的言语变乱。之前,所有人类都说着一种言语,上帝的目的是使他们彼此言语不通,以後就不能联合起来对抗神(创世记1157)。因着上帝的命令,他们被迫分散至全地。上帝这个审判的效用有多大?你尝试团结不同国家的人做事,便知有多大困难。圣经并没说明上帝怎样变乱言语,但他创造亚当时已包括与生俱来的言语,如今把生理和神经协调重设,造出另一种与生俱来的言语,对上帝来说并非难事,这新的言语有它本身的一套字汇和造新词汇的能力。

我们不难想像,人被迫分散全地之後,生理特徵上的稍微差异(例如肤色)便开始浮现。

肤色

今日,任何一个群体的白人要把皮肤晒成棕褐色,能力因人而异,有些白人不能晒黑,反被太阳灼伤,但对於其他白人,要晒成荷李活式的棕褐色皮肤并不困难,有些人甚至是天生深肤色。黑人群体之中,肤色亦存在微细的分别,形成不同色度的黑色。

圣经亦有提到大洪水前的基因差异,例如人的高度,所以在大洪水之前和之後,很可能亦存在肤色差异,甚至包括挪亚一家。

直至巴别时代,世上只有一种言语,所有人类来自同一文化或婚姻群体(marriage group),因此任何的基因差异都会减到最小,因为深肤色的人可以与浅肤色的人结婚,人口的普遍肤色维持不变。然而,随着新的言语出现,一切都被改变,原本的大群体分散成许多小群体,不是每个小群体都包括所有肤色的人,假如就每个小群体的普遍肤色进行统计的话,有小群体的普遍肤色会偏向较深的一端,也有小群体的普遍肤色会偏向较浅的一端,其他身体特徵如直发、鬈发、眼形亦会有同样的偏差。

大洪水彻底改变了世界环境,随着群体散居到新的环境,那里有新的气候和新的日常食物。科学家根据在指定环境肤色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提出以下有关种族肤色起源的理论巴别塔事件後,那些前往寒冷气候并拥有较深肤色的人,可能会缺乏维他命D,因而患上佝偻病(ricket)等疾病。因为人的皮肤乃利用阳光制造维他命D,而寒冷地区的阳光较少,拥有深肤色的人又对阳光较有抵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制造的维他命D会相对较少,所以寒冷地区并不适合深肤色的人居住。就阳光分量和当地食物而言,寒冷环境对白皮肤的人较为有利,相对深肤色的人健康会较差,儿女人数亦因而较少。任何前往寒冷地区的群体,当中的黑人人口会逐渐减少,此後剩下的人口就只有白种。

同样地,那些前往炎热、阳光普照地区并拥有较深肤色的人,有较高的生存机会(因较少患上皮肤癌等疾病),环境选择了他们。较浅肤色的人,因为不适应环境,人口中的浅肤色人数逐渐减少,最後人口中只有黑种。有趣的是,假如一个纯白的欧洲人与一个纯黑的黑人结婚,他们的後代是淡褐色肤色,称为穆拉托人(mulatto)。假如两个穆拉托人结婚,他们的後代可以有9种肤色,由纯白至纯黑。

从以上观察我们可得出简单结论:挪亚一家同时拥有深肤色和浅肤色的基因,深肤色基因可以保护免受太阳灼伤,浅肤色基因可以制造足够维他命D。大洪水前的世界气候宜人,不会太热或太冷,最适宜均衡肤色的人居住。巴别塔事件後,极端的环境令肤色基因开始重新组合,形成拥有不同深肤色和浅肤色基因比例的群体。任何一个群体会因应当地环境,组合出深肤色基因和浅肤色基因的最佳和最终比例。这个形成浅肤色或深肤色的过程,并非进化论所指的适应作用,由生物自行发展出一些新的特徵去适应新的环境,相反,形成肤色的所有基本因素早已存在首个被造的人:上帝设计亚当时,让他能够适应新环境。

杏眼

高加索种人的眼睛只有一层脂肪,中国人的眼睛则有两层脂肪,使它看来像一颗杏仁。有两层保暖脂肪的眼睛在冰天雪地非常有用,同时能够保护眼睛免被雪反射的紫外光伤害。高加索种人和中国人的眼睛均有脂肪,只不过中国人眼睛的脂肪较多。

「新言语」在巴别出现之後,人倾向与共同言语的人聚居和结婚,并追随他熟悉的文化。每个群体代表拥有某些遗传特徵的一个基因库,随着人散居,不同的基因库从此被隔开。每个群体中,族内通婚会令各人的理想生理特徵(例如体型、肤色和头脑等)更趋明显,与此同时,过去在大群体中因为互相通婚而一直被遮盖的奇怪特徵,将在基因库中暴露出来。试想像,拥有「侏儒」基因的人当时被迫害的情景,他们被迫离开祖先社会,到无人隐蔽之地寻求避难所。

此外,有关每个群体祖传故事共同之处的研究显示,他们有共同的文化和祖先,例如许多群体都有洪水的传说。

尽管现今人类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假如直至现在全体实施种族通婚的话,便不存在种族差异。虽然体内仍然有杏眼、黑皮肤或白皮肤的基因,它们或会以不同组合出现,例如杏眼和白皮肤、矮小和蓝眼睛。

结论
人的言语在巴别被变乱之後,便分散全地,造成文化和环境的差异。新景况对本身特徵构成一种压力,经过长年累月,某些特徵(包括生理特徵和文化)成为该群体所独有,於是新的种族便诞生。主要而言,种族代表本身「受造」基因的重新组合,及轻微的基因突变。人类种族起源,并非主流进化论所指由简单变成复杂,基因不会由无「进化」出来,基因本身已存在,透过受造基因信息的重新组合或突变,诞生新的种族。世上的种族,没有一个是来自科技盲或对上帝完全无知的背景,那些对上帝缺乏正确认识的文明,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刻意拒绝上帝的後果。他们并非原始社会,需要教育和技术援助以便明白福音,而是因为灵命退化,所以有认识福音的需要,从而能够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实用性。

 

转自国际创造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