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User

Super User

作者 : 塔斯·沃克著

如果我们的大陆真有那么古老,它们早就不存在了。

大陆的年龄不可能有几十亿年,因为,如果真有那么古老,它们早就被全部侵蚀掉了。

在1785年的苏格兰,一位医生出身的物理学家詹姆斯·赫顿[James Hutton]提出地球非常古老的观点。他的名言:“我们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终点”为达尔文的进化论铺平了道路。1 今天大多数地质学家都不暇思索地接受赫顿的观点。进化论者一般认为,大陆形成于至少25亿年前。2 根据已发布的地质年龄,澳大利亚有些地区的形成早于30亿年前,其它地方据说是5-30亿年前形成(见下图)。3人们给其它大陆也套上了类似的历史——大陆基岩的年龄也在几十亿年的范围。

只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观点站不住脚。我们发现很多地质作用都说明大陆的年龄没有像进化论者声称的那么古老。4 “侵蚀作用”就是对年老地球说的一个挑战。大陆的年龄不可能有几十亿年,因为,如果真有那么古老,它们早就被全部侵蚀掉了。

 

测量侵蚀作用

 水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动力,它溶解矿物、松解土壤和岩石,又将它们送入海洋。世界上的江河像一列永不停歇的货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装载着被分解的岩石,一路横跨大洲,将货物运进海洋。风、冰川和沿海一带海浪的侵蚀与之相形见绌。

据发表的澳大利亚构造要素的年龄。大陆的很大一部分都有5亿年以上的历史,而有些则有超过30亿年的历史。传统地质学家对在这‘漫长年月’中侵蚀作用如此微弱感到惊讶。 点击放大

 从 雨水降下时,水的侵蚀就开始了。水汇聚到流域盆地——这些地方在等高线图上很容易辨识出。通过收集江河口的标本,我们可以测量盆地的排水量和水中沉积物的 含量。因为有一些沉积物沿着河床滚动或推移,导致很难算出精确值。这些名副其实的‘推移质’很难观测。有时,为了计算只能硬性加入一个任意裕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罕见的灾难。虽然灾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搬运大量沉积物,但是这些沉积物的体积几乎无法计算。推移质和灾难所搬运的沉积物都超出了可精确测量范围。

沉积岩学家们研究了世界上的很多江河,算出了地表正在消失的速度。这些测量结果表明,有一些江河对盆地的侵蚀速率高达每千年 1000毫米(39英寸),而有一些江河的侵蚀速率仅仅是每千年1毫米50.04英寸)。全球大陆高度下降的平均速度为每千年60毫米(2.4英尺),这就等于每年有240亿的沉积物。这是多少肥料呀!

 

消失的大陆

从人短暂的一生来看,这些侵蚀的速率如蜗行牛步。但是,对于声称大陆的历史有数十亿年的人来说,这些速率却如致命的症结。一块高度达到150公里(93英里)的大陆在25亿年内就会被完全侵蚀掉。如果侵蚀作用持续了几十亿年,地球上早已一片汪洋。

Wikimedia commons/Thomas Schoch

Australia’s Uluru: Evidence suggests it is much younger than was thought.

很多地质学家都强调了侵蚀速率的问题,因为他们发现如果按照平均侵蚀速率计算,北美洲早就在一千万年以内被夷为平地了。6 这与25亿年的漫长年月相比,简直短得不可思议。更麻烦的是,很多江河对大陆盆地的侵蚀速率要远远超过平均水平(见表一)。即使以最缓慢的侵蚀速率计算,每千年侵蚀1毫米(0.04英寸),那么平均高度为623米(2000英尺)的大陆,也早就被侵蚀地无影无踪了。

这些速率不仅侵蚀掉了“数十亿年大陆”的观点,同时也解构了古老山脉的概念。一般来说,在陡峭的山地和低洼的峡谷中,侵蚀速率要快得多。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墨西哥和喜马拉雅山区,高达每千年1000毫米(39英寸)的侵蚀速率非常常见。7人们观测到的最快的侵蚀速率发生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侵蚀速率高达每千年19000毫米(750英寸)。8一千万年的时间,黄河足以将与珠穆朗玛峰同高的高原冲刷成平地。9那些类似西欧的加里东山系和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的山脉未被侵蚀掉就更难解释,因为它们不及珠穆朗玛峰高,而人们又认为它们有几亿年的历史。如果侵蚀作用持续了那么久,这些山系都应早不存在了。10

对 于年龄古老却很平坦的平原,侵蚀作用就更是一个问题了。这些平原的地质层延展面积很广,侵蚀痕迹却很少,甚至丝毫没有。不仅如此,很多地面都没有显示其上 曾经还有其它地层的证据。一个例子就是(南澳大利亚的)袋鼠岛,长约140公里(87英里),宽约60公里(37英里)。人们从化石和放射性测年法得出结 果,认为这座岛的表层有至少1.6亿年的历史。但是岛上大部分的地方都非常平坦。11这片地目前的状况,与刚刚隆出水面时的状态相差无几——几乎没有侵蚀的痕迹。地表如何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保持如此平坦,而没有受1.6亿年的风雨侵蚀呢?

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表1 : 世界上几大江河的侵蚀速率
流域盆地每千年的地表下降程度毫米(英寸).17
渭河 
1350 (53)
黄河
900 (35)
恒河
560 (22)
阿尔卑斯山的莱茵河和罗纳河
340 (13)
(美国)圣胡安河
340 (13)
伊洛瓦底江
280 (11)
底格里斯河
260 (10)
伊泽尔河
240 (9.4)
台伯河
190 (7.5)
印度河
180 (7.1)
长江
170 (6.7)
波河
120 (4.7)
加伦河和科罗拉多河
100 (3.9)
亚马逊河
71 (2.8)
阿迪杰河
65 (2.6)
萨凡纳河
33 (1.3)
波拖马可河
15 (0.59)
尼罗河
13 (0.51)
莱茵河
7 (0.28)
康涅狄格河
1 (0.04)

寻找出路

 如 果大陆和山体上的侵蚀速度如此之快,它们为何没有被完全侵蚀掉呢?为何有那么多的地质构造,虽然人们认为它们十分古老,却不见任何侵蚀痕迹?最简单的答案 就是,它们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古老,它们如圣经所说很“年轻”。然而,这个世界观是进化论地质学家无法接受的,因此他们四处寻找其他的解释途径却一无所 获。

举例来说,人们称,这些山体依然存在,没有被侵蚀掉,是因为下面的抬升作用还在持续。12, 在25亿年中,这些山体已经被侵蚀并由下方不断隆起的其它山体更替了许多次。虽然在山区的确存在山体隆起的作用,但是隆起作用和侵蚀不可能长时间地持续, 如果侵蚀和隆起更替发生了一段时间,所有的沉积层都会被消耗掉。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在山区发现之前的沉积层了。但是出乎人的意料的是,山区保留着古代、近 代(按进化论者的测量方法计算)各个时期的沉积岩层。因此由抬升作用不断地更替山体的观 点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另一种主张认为,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测量的侵蚀速率异常高。13按照这个观点,在过去人类活动较少的情况下,侵蚀作用很小。人类活动,如开垦耕作等造成了今天观察到的异常迅速的侵蚀作用。然而,对人类活动影响评测发现,侵蚀作用仅仅增加了2到2.5倍。14但是若要以此解释侵蚀问题,侵蚀速率的增加应该是几百倍甚至更大。我们又一次看到一个没有说服力的解释。

人们还会辩解道,过去的气候比现今干燥许多(较少的雨水就意味着较少的侵蚀作用)。15但是这个观点依然与证据不符。从化石记录中的丰富植被显示,古代的气候比现在更加潮湿。

 

大陆是年轻的

 两百年前由苏格兰医生赫顿提出的“渐进缓慢”的理论根本毫无依据。年老地球论者声称大陆的年龄超过25亿年,但是按照他们的假设,大陆早就在一千万年被侵蚀掉了。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一千万年并不是他们推测的大陆年龄。16这相当于宣告了均变论的彻底破产。相信圣经的地质学家认为山体和大洲的形成都是挪亚洪水造成的结果。洪水事件接近尾端的时候,大陆被提升,退下的水以难以想象的力量雕刻出了后来的地貌。自四千五百年至今,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地球变化并不大。

 

山体和洪水

在洪水结束阶段,隆起的大陆和山体,以及海底盆地的下凹可以解释曾经覆盖整个地面的水(大多来自地下水源——‘大渊的泉源’)为何现在汇聚成海洋。这就是如诗篇104:9所说:“你定了界限,使众水不能越过,它们不再转回遮盖大地。”(新译本)’ (Psalm 104:9).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不平的地方,地球上的水可以覆盖整个地表,深达2.7公里(1.7英里)。但是这远远低于珠穆朗玛峰(约8千米[5英里])和喜马拉雅山的其它山峰的高度。

然 而,在大洪水之前的地球上,洪水不需要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才可以“天下所有高山都淹没了”(创世记7:19)。现在的喜马拉雅山明显是由在洪水中形成的 一层层带有化石的沉积层隆起而成的。这么说,洪水前的“高山”和我们现在看到山不一样,高度可能也就2公里(1.3英里)左右。洪水前的“高山”可能很多 都已在这近一年的灾难中被侵蚀掉了。 (Genesis 7:19).

 

 

更多阅读

 

相关媒体

 

 

 

参考文献

 

  1. Hutton, J.,Theory of the Earth with Proof and Illustrations, discussed by Press, F. and Siever, R., In:Earth4th ed.,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Y, USA, pp. 33, 37, 40, 1986.返回文章
  2. Roth, Ariel,Origins: Linking Science and Scripture,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Hagerstown, 1998. A number of references about the growth and preserv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are cited.返回文章
  3. Parkinson, G., (ed.),Atlas of Australian Resources: Geology and Minerals. Auslig, Canberra, Australia, 1988.返回文章
  4. Morris, J.,The Young Earth, Creation-Life Publishers, Colorado Springs, USA, 1994. Explains a number of geologic processes that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 earth is young.返回文章
  5. 注释2, p. 264,从多份文献中罗列出侵蚀速率。返回文章
  6. 以注释2 p. 271为例,引自数份文献包括Dott & Batten,Evolution of the Earth, McGraw-Hill, NY, USA, p. 155, 1988,返回文章
  7. 注释2 p. 266.返回文章
  8. Ollier, C.D. and Brown, M.J.F., Erosion of a young volcano in New Guinea,Zeitschrift für Geomorphologie 15:12–28, 1971, 由Roth引用, 注释2, p. 272.返回文章
  9. Sparks, B.W., Geographies for advanced study, In:Geomorphology 3rd ed., Beaver, S.H. (ed.), Longman Group, London and New York, p. 510, 1986, 由Roth引用, 注释2, p. 272.返回文章
  10. 注释2, p. 264.返回文章
  11. 注释2, p. 266.返回文章
  12. 以下文为例, Blatt, H., Middleton G. and Murray, R.,Origin of Sedimentary Rocks,2nd 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p. 18, 1980, 由Roth引用, 注释2, p. 266.返回文章
  13. 注释2 p. 266.返回文章
  14. Judson, S., Erosion of the land—or what’s happening to our continents?American Scientist 56:356–374, 1968.返回文章
  15. 注释2, p. 266.返回文章
  16. 这是年龄的上线,实际年龄范围很广,只要小于这个数值都可能,也就是说有可能是圣经上所记的6,000年。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17. 由Roth, 注释2, p. 264改编.返回文章
 
Hutton, J.,Theory of the Earth with Proof and Illustrations, discussed by Press, F. and Siever, R., In:Earth4th ed.,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Y, USA, pp. 33, 37, 40, 1986.
Roth, Ariel,Origins: Linking Science and Scripture,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Hagerstown, 1998. A number of references about the growth and preserv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are cited.
Parkinson, G., (ed.),Atlas of Australian Resources: Geology and Minerals. Auslig, Canberra, Australia, 1988.
注释2, p. 264,从多份文献中罗列出侵蚀速率。
以注释2 p. 271为例,引自数份文献包括Dott & Batten,Evolution of the Earth, McGraw-Hill, NY, USA, p. 155, 1988,
注释2 p. 266.
Ollier, C.D. and Brown, M.J.F., Erosion of a young volcano in New Guinea,Zeitschrift für Geomorphologie 15:12–28, 1971, 由Roth引用, 注释2, p. 272.
Sparks, B.W., Geographies for advanced study, In:Geomorphology 3rd ed., Beaver, S.H. (ed.), Longman Group, London and New York, p. 510, 1986, 由Roth引用, 注释2, p. 272.
注释2, p. 264.
注释2, p. 266.
以下文为例, Blatt, H., Middleton G. and Murray, R.,Origin of Sedimentary Rocks,2nd 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p. 18, 1980, 由Roth引用, 注释2, p. 266.
注释2 p. 266.
Judson, S., Erosion of the land—or what’s happening to our continents?American Scientist 56:356–374, 1968.
注释2, p. 266.
这是年龄的上线,实际年龄范围很广,只要小于这个数值都可能,也就是说有可能是圣经上所记的6,000年。返回文章. 
由Roth, 注释2, p. 264改编.

 

转自国际创造事工

 

卡文.史密斯(Calvin Smith)著

上不去的山岭


191749日,加拿大部队在雨雪交加的日子里继续行军,准备与德军决一死战——史称维米岭关键战役。维米岭是德军在法国北部的主要战线,因此,盟军当天的胜利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维米岭有近十公里长,最高点达一百一十米,不仅俯瞰整个多莱平原(Douai Plain)(让德军可以毫无阻碍地看到敌方的进攻),同时也是德军大片领土的天然屏障,将敌军的枪炮挡在外面,。德军在维米岭山坡前的几百米空地部署了 大炮、机关枪巢和铁丝电网。关卡重重,看似毫无进攻之路。19141916年之间,在维米岭上牺牲的十五万英法士兵更证明了这个山岗是进攻的死穴。当时 的德军在路德维希··法肯豪森(Ludwig von Falkenhausen)军官的主领下分成了三个保卫部队。

庆幸的是,一支带领主要由加拿大士兵组成的部队的司令官[英国陆军中将 朱利安比恩爵士(Sir Julian Byng)和加拿大少将亚瑟.科里(Arthur Currie]决定摒弃以往惯用「用尸体为机关枪铺路」的进攻战略,转而策划了几项新的实施战略,挑战这难于登天的任务——攻取维米岭。虽然这项行动以 上万士兵伤亡为代价(牺牲人数达3598),但是通过一套空前的战略,如徐进弹幕射击、机枪间接射击、排枪射击等,加上通讯的改善,同时又获得了敌方最新 情报,加拿大部队很快便赢得战役。4000名德军被俘获。四名加拿大士兵因奋勇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攻取维米岭战役对战胜德 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维米岭战役属于英军更大行动的一部分。如果这一高地掌控在敌军手中,英军的行动则无法展开,无数的人将会丧命(后来德国再也没有进 攻山岭)。由此可以吸取一个教训:占领高地者必胜!那么这与创造论事工在圣经权威和无神论自然主义(atheistic naturalism),以及万物起源等领域的立场有什么关系呢?

守住战线

这是一场关于圣经权威(biblical authority)的战役。这场战役中,(出乎有些人的意料)地球年龄(the age of the earth)正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基督徒在捍卫圣经真理,面对质疑人士的言论时,都会从生物进化论(biological evolution)或道德及社会问题(moral and social issues)上入手。但是,他们不愿意进入这一战火更加密集、激烈的战场。

为什么地球的年龄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圣经权威性与圣经的可信度直接相关,而这最终取决于经文是否直接表述圣经原义?圣经的教导与千百一年的观点频频相对,一再指向年轻地球的时间框架,因此任何持有长时框架(年老地球论)的基督徒都是默认圣经的意思不一定是经文直接表述的意思(这是明显在圣经的权威性上有所妥协)。他们也必定会削弱耶稣基督的权威性,因为耶稣明确地教导「从起初的时候」就有亚当和夏娃马可福音10:6-9),而没有说他们在世界已经成型的千百万年之后才出现。

我们看看进化论者、反创造论者、自由神学家迈克.罗伯特牧师(Vicar Cockerham [圣公会],英国)用什么策略消除人们对圣经经文直白意思的信靠:


「我主要的目标是证明地球古老的年龄,或者说石头的悠久历史,原因很简单,如果地球真的已经存在了五万年之久,圣经直译主义(Bible Literalism)就不攻自破了。如果我能说服一个人认为地球至少存在了一百万年,那么我认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就已经属于我们了。」

地球年龄问题主要关切圣经的可信度,因此向「年老地球论」妥协会极大地影响福音信息,阻碍福音传扬。比如说,如果因为要尊崇「科学」而认为《创世记》不可信,不能按照字面意思解释,那么又有什么理由相信童贞女怀孕生子,相信死人复活,毕竟现代科学否定了这类事件的可能性。所有的妥协立场都在圣经的解释上让步于「科学」,也就是赋予科学比圣经更高的权威,或者说,他们错误地让科学主宰圣经,而不是服务于圣经。这样的基督徒身处一道又滑又陡的斜坡上,他们可以把对待圣经创世记的妥协性态度,即不按字面意义解释的做法,运用到任何一处经文上,尤其是他们不愿认同的经文,而往往不愿认同圣经都是因为受到了来自世俗社会的压力。

无论如何,相信地球已经存在千百万年不仅会从低估圣经的权威性这一方面影响基督徒,同时,这个观点也正是为无神论者提供枪弹的源头。

 

弹药工厂

因为所有的无神论者都称上帝不存在,所以他们必须认为自己是进化而来的(自我创造)。进化论又不能短时间内产生,因此他们只能根据推理,认为世界的历史长达千百万年。想一想,如果不相信世界有千百万年的历史,会有多少逻辑清晰的人相信进化论呢?零……

深时(deep time)是无神论者「高岗上的生死决战」,一旦深时的观点建立了,它似乎就成了人们脑海中一道具有魔力的创造力。创造论者会提出「统计学的不可能性(statistical improbabilities)」和「自然中的设计(design in nature)」,但是往往都被人们思想中不可动摇的「千百万年」的信念屏蔽。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几乎肯定会发生,至少会发生一次……。时间其实是整个阴谋的主角……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不可能」可以成为可能,可能变成很可能,很可能变成肯定。我们只需要等待,时间足以施行神迹。」

自然主义者会用的进化论论点(宇宙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和人类进化假说)都建立在坚固的「深时」教条的营垒上,需用「深时」阐释。这座营垒已经建了一百五十多年。正如乔治奥威尔所说: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世俗教育(Secular education)和媒体强势地控制着现在(viciously control the present),广泛散播地球历史的信息。他们向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灌输「深时是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一种无神论解读)。数以百万计的成长于基督徒家庭的年轻人不再认同圣经的权威性。坚定的基督徒,如果相信深时论,当狡猾的质疑认识指出他们的信仰中的不一致性时,他们对圣经的捍卫就会被动摇。无神论者领军人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说道他对妥协性教会的轻视:

「在我看来,只认同圣经故事的某一部分而不认同另一部分是很奇怪的。毕竟,关于重要的道德问题,我们是按照什么标准摘取圣经内容呢?如果我们可以在圣经中挑选对与错的标准,还有什么必要参考圣经吗?」

 

为圣经而战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像国际创造事工这一类的事工为何对地球年龄如此较真,他们没有明白这正是为圣经权威而战的战场。一些次要战役,很多基督徒或许时不时可以这儿赢一场,那儿赢一场。但却因「千百万年」的高地让进化论者和无神论者可以长久持续猛烈攻击,则会很快输掉主要战役。

正如在维米岭的盟军的率领一样。很多基督徒都需要放弃曾经失败过时的,仅仅讲述「天上的事」的策略。转而需要提供扎实的圣经教导,让信徒可以好好装备,可以为「地上的事」辩护(对比约翰福音3:12)。世界正在用「地上的事」攻击我们在前线为基督奋战的精兵(尤其是年轻的)。我们和维米岭一样,要重夺这个战场看似难于登天,但是像国际创造事工这类事工可以提供执行任务的工具和策略。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我可以制造这场属灵争战的武器(思想武器)但是我们需要你来进攻

 

转自国际创造事工

            本机构作为一个刚刚起步不断成长中的事工,旨在将万物由上帝而造的真理传达给信徒和非信徒。我们的目标是使迷羊回归,信徒成圣——帮助非信徒认识、相信创造者救赎主,帮助信徒坚固信心,更有果效地传福音。

我们是圣经创造论者(即年轻地球创造论者),认信圣经的记载从第一节起就是确凿的历史,相信上帝在六个平常的自然日中创造万物,并不是在亿万年前,而是几千年前到一万年前左右。上帝直接创造了不同的(基层)门类,又称这创造为甚好,人类和高级的(nephesh)生命不会经历死亡和痛苦。后来祂因为人犯罪而咒诅被造界,死亡和痛苦由此而来。将来,祂会在新天新地恢复祂完美的创造。

我们需要一位笔译推动事工的进展。这是一个有薪酬的全职职位,只要您带着天国的异象加入,您不会嫌弃在地微薄酬劳,天上积累更多!我们希望全心爱主、盼望神国度降临的同路人加入!

请联系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笔译工作内容包括:

  • 翻译创造科学相关文字(英译中)
  • 协调义工翻译工作
  • 校对义工的翻译
  • 创团内部的文字翻译

对该岗位的要求包括

  • 重生得救的信徒
  • 健康福音性教会的成员/会员
  • 相信圣经(年轻地球)创造论
  • 有经验并能够胜任独立的笔译工作 

具备以下条件者优先考虑:

  • 翻译专业毕业
  • 已有译著出版
  • 从事过自然科学领域的翻译工作
  • 持CATTI二级笔译证书

 

加里 •贝茨 (Gary Bates) 利达 •高士拿 (LitaCosner) 著       黄逸恒博士 (Dr Felix Wong) 译

 

同性婚姻:正确与否?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及全世界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我们传统的婚姻观是否因此需要改变呢?当所有相关的事实放在面前,基督徒甚至非信徒应该如何看待及面对这个课题呢?

这本小册子开门见山地讨论了一些实情,有助理清很多困惑和错误的消息。讨论这个争议的议题时,阅读这本小册子将会帮助你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面对这些容易牵动人情绪的争论,基督徒亦难以清晰地思考。但是在现今世界里,清晰地思考比任何时期更加重要。

作者在铺陈内容、语调、及平衡性方面,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就是其中一本少有的刊物,敢于正面应对已经主导整场争论的讽刺性陈述和反对言论。

无论是从科学还是圣经的角度,作者都展示了中肯的见解。既表达了迫切之情,但没有在真理上妥协。总之,这是一本出色的小册子,在这重要课题上理清了诸多困惑。

 

创造音像

20 十一 2015

我们人类源自何方?我们在这里又是为了什么?走完此生,我们还有没有去处?下一个去处又在何方?这些问题谁都无法逃避,早晚都要面对。我们真诚地直面人生,面对这些问题,渴望得到合理的答案,与科学相符的答案,我们能肯定是真理的答案。

 

创造书籍

20 十一 2015

我们人类源自何方?我们在这里又是为了什么?走完此生,我们还有没有去处?下一个去处又在何方?这些问题谁都无法逃避,早晚都要面对。我们真诚地直面人生,面对这些问题,渴望得到合理的答案,与科学相符的答案,我们能肯定是真理的答案。

 

美国地质学博士莫幼涵 (John Morris)拥有丰厚资历,他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强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地质科学支持符合圣经记载的年轻地球论和全球性洪水,而反对“亿万年”的传统地质学观点。本书是一部经典作品的增订版,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印制。创造研究所(ICR)的主席莫幼涵在书中完整而深刻地证明了无论在科学还是历史层面,上帝的话语都是可靠的。

 
 

宇宙如何开始?一切为何会存在?无论我们如何回答这些基本问题,它都会潜移默化地主导我们的生活,甚至左右我们的社会导向。最新推出的译著《创世答问》,原著者是国际创造事工(CMI)的四位科学家:唐•巴滕、大卫•卡奇普尔、乔纳森•萨尔法提和卡尔•威兰医生。书中罗列逾60余条关于创造、进化以及圣经的常见问题,以科学角度和合乎圣经的思路逐一详尽解答。本书题材丰富,涵盖的范围广泛,恐龙、冰河时期、外星人、星体、挪亚方舟等都有涉及,通过二十个篇章,作出清晰的讨论。本书不仅为基督徒排解许多疑难。很多人因受到进化论的灌输和万物起源问题的冲击而拒绝福音。本书的结实材料也可装备信徒,以正面回应这些对福音不感兴趣的人,是架上必备的参考书!